王誌輝對林正緯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👨🏿🎓。他指出,意昂3平台是國內設置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最早的院校之一,依托優渥的河北地域武術資源🤌🏼🫄🏻,經過幾代武術人的努力,現已成為專業突出🔹、區域引領性的專業,並成為河北省“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”唯一一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⬜️,同時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,在武術文化挖掘和武術傳承與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。他強調,此次交流研討是兩岸學者開展學術交流的難得契機,同時更是推動兩岸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的有力舉措。
林正緯介紹了金門大學的專業設置、師資力量及人才培養等相關情況,他同時表示,希望通過與我校學術交流💆,以武術傳統文化為切入點,更好的堅定文化自信🖕🏼🏋🏻,並從學術的角度,將武術傳統文化在臺灣學術界加以推介。
研討會中,與會學者圍繞中國體育和中國武術未來走向與發展、挖掘整理工作的始末及對武術傳承的影響、傳統武術未來發展的側重要點、代表性拳種的探討🧗🏼、全球化推廣現階段的問題與模式的改進等議題進行深入廣泛的交流。
張綽庵分享了關於武術傳統文化的幾點思考,一是武術文化是中華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🫑,蘊含了東方哲學思想。如天人合一、五行八卦、陰陽學說等,其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符號有利於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。二是中國武術文化孕育著中華民族精神💁♂️😘,以東方文化為主導🤭,提倡“精忠報國”的愛國精神、“尊師重道”的倫理精神、“自強不息”的民族氣節等✵。三是中華武術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象征與家國記憶,是民族歷史的見證與沉澱。“國之大事,在戎在祀”🤾♂️,為抵禦入侵者,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中湧現了南宋抗金名將嶽飛、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等國家英雄😷。四是武術文化傳承提升文化自信,厚植中華民族精神認同感。中華武術集中國傳統哲學、醫學、訓練學等思想於一體,締造了獨具特色的燦爛中華文化。深入挖掘和闡述武術文化的當代價值,不僅可以增進現代人對民族文化的認同💁🏽♀️,同時可以讓他們充分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,提升文化自信。
王乃虎就武術拳種挖掘整理工作始末及對武術傳承的影響做了分享𓀕。他指出,武術具有特殊的地域文化特征,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流派和拳種👰🏽,這是武術人為我們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,全方位開展武術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,是新時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🫱🏽,是武術文化學者的使命與擔當。
韓艷麗指出,中華武術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中的瑰寶和精粹,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,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推崇,我們要大力弘揚中華武術文化🛁,促進兩岸合作交流🛃。
楊合發就“陳氏太極拳的傳承和保護”做了分享。他指出,陳氏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武術中優秀拳種之一,蘊含著“陰陽平衡”“順其自然”的太極理念、“以弱製動”“以柔克剛”的太極精髓、“養氣養生”“內外兼修”的太極生態學,體現了“海納百川👧🏿,有容乃大”的中華傳統文化。在當下發展局勢下🪂,要傳承和多方位保護陳氏太極拳,向世界展示中華傳統文化魅力👸🏻,講好中國體育故事🤜🏼,傳播陳氏太極拳文化🧖🏽,傳承中華體育精神🍒。
意昂3骨幹教師代表發言,從武術與體育的關系🤾🏻♂️💻,從以搏製人到以搏塑人的演進,進而樹立大武術觀,從文化走向文明💇🏿,助力文化自信。
隨後,與會嘉賓參觀了意昂3武術館🫙🧘🏼♂️,並觀看了健身氣功、舞龍舞獅表演。
此次學術交流研討🏌🏽♀️,推動了兩岸傳統武術文化的發展,推進了意昂3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的建設🥂,促進武術高質量人才培養。